创新战略,照亮明天:2023年中欧生物医药创新与合作会议

为进一步促进中欧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交流和产业合作,9月4日上午,海淀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 “2023年中欧生物医药创新合作会议”。对接会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区商务局和BRICH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市商务局和北京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为支持单位。

本次对接会以 “创新战略,照亮明天” 为主题,设有开幕演讲、主题演讲、国际路演、现场签约等精彩环节,通过主题演讲聚焦生物制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同时安排多个国际项目路演,以匹配企业需求,促进产学研合作。

本次对接会汇聚了来自爱尔兰、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先进生物制药国家的企业和机构,聚焦医疗保健行业,推动产业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深度发展。它为欧洲生物制药公司和海淀公司搭建了合作平台,培育了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入境项目,吸引了项目落地,助力海淀企业 “走出去”。

会上,北京市商务局第二巡视员薛海涛致开幕词。然后,爱尔兰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约瑟夫·基廷发表了演讲。基廷先生全面介绍了爱尔兰的生物制药政策、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的药物发展趋势。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发达经济体之一,爱尔兰的投资激励措施(IMD)在全球排名第一,约有1,700家跨国公司选择在爱尔兰登陆。生物制药是爱尔兰经济的关键支柱,直接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2%。基廷先生还特别强调,要在生物制药创新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打赢 “人才之战”。拥有多元化的人才库和广泛的跨学科技能是决定生物制药行业未来能否实现成功发展的关键。他说,中国和爱尔兰之间的协同效应是显著的。在过去五年中,两国的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发展了新的合作关系模式。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还在爱尔兰开设了一个新的研发中心。

随后,比利时瓦隆大区经济、商业和技术顾问迪迪埃·德纳耶在讲话中说:“创新是非常关键的关键”。特别是在生物制药领域,创新的作用更加重要。德纳耶先生指出,比利时是生命科学活动和研究人员最多的欧洲国家,这就是世界卫生组织选择列日机场作为其在欧盟唯一的指定医疗急救中心的原因。他还说,创新的最大意义是推动进步。只有在有效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最后,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吴凯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吴副区长从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空间、高端产业和人才服务四大优势介绍了海淀。他说,近年来,海淀的生物制药产业持续蓬勃发展,这要归功于其丰富的科研资源、卓越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全面的产业支持政策。海淀区将充分利用创新要素集中、深厚的科技产业基础、活跃的对外经济交流、重叠的创新战略等优势,为入境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更广阔有利的发展空间。

在主题演讲中,德国联邦对外贸易与投资促进署北京办事处代表丹尼斯·威尔肯斯与我们分享了德国生物制药领域的趋势和机遇。近年来,德国生物技术行业的收入和投资也迅速增长。威尔肯斯说,他相信中德两国将在未来发现更多的合作和投资机会。

Novozymes亚太区公共事务副总裁王聪也在对接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与嘉宾分享了海淀生物制药公司在海淀成长的精彩旅程。Novozymes 于 1997 年登陆海淀,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外国生物技术公司,它也是第一个落户北京的跨国区域总部。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王女士指出了加速中国绿色转型的6条途径,即:实现碳捕集和利用;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优化交通的能源结构;重复利用有机废物实现循环经济;改造食品加工系统和减少食物浪费;减少化学品的使用和污染。它为在场的企业客人提供了全新的生物技术解决方案。

在国际项目路演环节中,来自意大利、爱尔兰、德国和法国的公司代表分别向参会者介绍了各自的优势项目,并在会场进行了产品推广,让有合作意向的参会嘉宾直观了解项目和产品细节。其中,意大利数字康复平台路演公司Physiokey甚至将其产品 “数字康复电子屏幕” 带到了现场展区进行展示。

对接会的最后部分是海淀生物制药领域海外项目的现场签约。我区有意走向全球的四家生物制药企业,智道生物、幸福益生、益和佳业和纳塔隆集团,分别与爱尔兰投资发展署北京办公室和中英商务理事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北京海淀区商务局与爱尔兰投资发展署北京办公室和瓦隆对外贸易与外国投资署北京办事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北京海淀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企业协会与爱尔兰投资发展署北京办公室和中英商业理事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在打算走向全球的企业和第三方机构与欧洲投资促进机构之间架起了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为企业 “走向全球” 提供了便利。

此次会议为海淀企业和欧洲生物制药公司搭建了合作平台。海淀区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相关领域的企业和机构与欧洲企业和机构齐聚一堂,进行了深入交流。相信通过开放互利的合作,中欧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将带来新的突破,共同推动生物制药产业的国际化与发展。